首页 > 新闻中心> 地方新闻
甘肃玉门:工业经济挑大梁“绿色载能”助发展
发表时间:2023-05-24     字体:【

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甘肃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城乡协调、全面推进”发展思路,立足“工业主导型”“城市服务型”发展定位,加快培植发展新动能,努力打造“四区一高地一家园”,塑造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玉门市以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方向,坚持拓存量、创增量与绿色安全发展并举,瞄准“三个500强”不断深化产业链招商,持续培育打造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四大工业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巩固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立足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的实际,玉门石油化工产业按照产品加工精深化和产业发展延伸化的方向,实施“稳采、扩炼、改造、延伸”的发展战略,加快产能扩张、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配套产业,利用玉门炼厂液化气、石油焦、丙烷等资源,重点推进燃料油类、润滑油类、工艺用油类等10多类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先后引进了鲁玉10万吨工业异辛烷、润泽环保年处理13万吨危废固废、百恒达含油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等一批产业补链延链项目,不断提升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采取原料路线多元化的方式,保证采量和炼量,玉门油田采油量、炼油量分别由低谷时的38万吨和175万吨增长并稳定在50万吨和200万吨左右。二是招引精细化工产业。自2018年以来,玉门老市区独立工矿区依托周边地区“三酸两碱”化工基础原料,积极发展壮大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化工基础原料产业,先后引进开建了金特化工、勤业化工、尚上化工、尚能煤焦油、千华制药、优顺化工等32个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81亿元,招商引资54.28亿元,工业总产值506.14亿元,工业增加值229.93亿元,其中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0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73亿元,成功培育规上企业14户、三产限上企业6户,实现了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规上企业培育连续3年翻番的目标。三是培育新能源产业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建设能源战略通道有利机遇,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用能方式优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协调玉门油田分公司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清洁能源制氢等产业配套于一体的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实现氢气管道入园、300兆瓦光伏制氢等项目,建成投运玉门油田500MW光伏发电项目,布局建设300兆瓦光伏发电机清洁能源制氢项目,同步布局储能、氢能,打造氢能源产业链,形成“油气电氢”融合发展格局。

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玉门市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格局,统筹优化玉门市城镇国土空间结构,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促进产业、人口等要素聚集,形成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要素流动、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推动玉门市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结合老市区实际重点谋划基础设施、工业发展项目200余个,实施玉门老市区独立工矿区居民搬迁安置项目、玉门老市区独立工矿区避险安置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玉门老市区独立工矿区化工工业园集中供热工程、玉门老市区独立工矿区供热管网建设项目、玉门老市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玉门老市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玉门老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1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了省级化工园区,老市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创建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了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是大力改造棚户区。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容貌为出发点,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整体形象获得更大提升。多年来由于玉门老市区独立工矿区许多房屋下水道淤塞,电路设施严重老化,房屋破损严重,已无法满足广大职工的居住要求。玉门老市区抢抓国家棚改支持政策,将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下达的600户棚改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扩大改造范围,应改尽改、能改尽改。2023年已签订棚改协议720户,其中平房193户,楼房527户,通过逐步实施改造,城市容貌将会得到大幅提升。为保持整治成效,还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行定人定责、定岗管理,并动员企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园区环境综合整治中来,要求企业认真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保持厂区周边绿化美化、卫生整洁、门前硬化,无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通过政企联合的工作方式,进一步促进园区整体环境不断优化,形成“园区环境提质、企业发展增效”的良好共赢局面。三是繁荣发展三产服务业。受工业经济向好及入驻项目增多的影响,玉门老市区独立工矿区三产服务业有了较好的复苏发展,老市区启动市场的“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改造,截止目前,老市区共有营业宾馆11家、在建宾馆1家,餐饮企业112家、娱乐场所27家、其他商业门店345家,实现三产营业额1.4亿元。临铁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正逐步推进,各企业对原有铁路及站台进行维修,现玉门市嘉麒物流有限公司使用铁路专用线1条,总长为1600米;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总厂使用铁路线5条,总长为723米;物采中心使用铁路专用线2条,总长1440米。为推动公铁联用项目发展,老市区化工工业园配套新修142亩危货运输停车场,场内基础设施建设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四是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投资2092万元,建成玉门老市区独立工矿区养老服务中心,将原油田职工医院(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改造为集养老、医疗、助残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养老床位47张。投资3872万元,建成玉门市老市区智慧医疗康养中心,利用老市区原油田医院旧址,按照综合性医院配套设备及编制床单元基础设施,建设集康复医疗、健康养老(旅居养老)、室内健身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中心,其中将原住院楼进行改造,作为康养中心的综合服务楼,将医防康养相融合,从能力提升、医养结合、智慧医疗、公益服务等方面建立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投资2000万元,兼并重组了教育资源,将原玉门一中改建为玉门油城学校,可容纳就读学生500余人。

三、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玉门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修建群众文化设施广场。为夯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油城学校操场资源,投资640万元打造教学、健身、文娱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广场,为市民、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在居民聚居区建设北坪二村广场、北坪四村广场等大型体育广场2处,占地面积共6700平米,服务居民1.2万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共修建室外运动场所22处、室内运动场所19处,均免费对外开放,并定期补充、更换健身器械,全面完善了老市区体育运动基础设施。为更进一步满足居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老市区管委会积极承接铁人三项赛、组织开展河西五市乒乓球赛、参加玉门市体育馆组织的各项培训及比赛,并于每年7月举办全民运动会,全面提升市民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积极打造活力玉门。二是打造铁人红色教育基地。深入挖掘“铁人”精神内涵,投资2.9亿元改造建成铁人王进喜干部学院,打造了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开发了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王进喜故居、老一井、石油工人窑洞、693 人防工程等现场教学点,努力建成全省及全国重要的党性教育、红色教育、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培训基地和西北地区知名的干部教育品牌,顺利通过中组部教学质量评估验收,正式纳入中组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目前已累计接待干部培训和游客5万余人次。玉门市老市区先后获得“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市”、“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三是加强石油工业遗迹保护。为有力保护文化遗产,积极将17处工业遗产遗迹申报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不确定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2个,均安装文物安全警示牌。此外,制定工业遗迹保护制度和管理体系;通过组织展览、讲座、宣传片等形式加强保护宣传;积极推动工业遗产的利用,发展相关产业;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缮遗迹建筑和设施,并专门安排文保员定期不定期巡查,确保文物安全;传承和发扬石油工业遗迹的价值,注重研究和整理,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工业遗迹的魅力。四是营造浓厚铁人文化氛围。坚持挖掘“铁人”精神,依托铁人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坚持向先进学习,经常开展“读一本书、讲一堂课、说一句语录、讲一则故事、听一段广播、看一部电影”等“铁人”文化系列活动,打造弘扬“铁人”精神文化节目和精品课程,开展“铁人”精神与我同行系列文化活动,举办“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营造浓厚的“铁人”文化氛围。

(作者:玉门市发展和改革局 甄荣)


 
上一篇:高质量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
下一篇:上海: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 13810866826 010-63691786
  • 010-63691787
  • 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大厦/武汉市武昌区华银大厦
  • jingzhenglizhiku@163.com
  • Copyright © 2019- 竞争力智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7024977号
  • 微信号

  • 公众号